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x
- s' l0 V6 A- \! m" X作者:闵
! }0 N+ o* t+ [5 e/ Q' N# r: D" V, ?$ p8 \
首先,从规范角度出发:目前认可的,取得注册证的PD-L1表达检测技术就是IHC免疫组化技术,获批的有DAKO公司的22c3、28-8试剂盒、罗氏的SP142,SP263试剂盒等等,暂时未有血液PD-L1检测获得批准。% X7 g7 R& d$ E* L" |4 F, d
/ @7 _% b7 w, h' n- ]& e4 B1 p: A* I( y第二,从检测理论出发:目前各临床实验亚组分类的时候,采用的指标均为PD-L1表达(即PD-L1蛋白表达),而蛋白表达临床检测中最常用的检测技术即为IHC免疫组化技术,检测基本原理是通过试剂盒中相应的抗体与目标蛋白,即肿瘤细胞中的PD-L1蛋白结合,随后即可在显微镜下显色,这并不是最终目的,PD-L1表达检测的最后一步,是要统计计算切片下所有肿瘤细胞中被染色(即携带有PD-L1表达)的肿瘤细胞占比,由此得到的百分数,即为PD-L1表达分数(0%-100%)。
) J6 ?7 x4 D2 G" r3 j红圈所示,即为病人标本中携带有PD-L1表达的肿瘤细胞(该病人PD-L1表达5%)
w8 B/ [( e" o3 g因此,要满足免疫组化的检测条件,首先就得保证足够的细胞,至少要有100个肿瘤细胞,组织标本大多数能够满足,血液标本中细胞含量远低于组织,较难达标;第二点要求,即免疫组化染色时需要目标细胞固定,方便后续将多余试剂洗脱,组织标本因为都是进过福尔马林、乙醇以及石蜡固定,所以细胞位置固定,不易脱落;而血液即便滴在载玻片上,用盖玻片压住,也容易发生流动,无法进行染色及洗脱操作,更无法进行后续统计步骤。
2 m1 l* Y {1 {; E9 ]# ]; y3 W5 ?9 R1 y1 C) P
第三,从检测技术上出发:有些检测公司会混淆视听,声称自己采用PCR法解决了血检PD-L1的难题,可以代替组织检测,这种说法没有规范上认可,也存在原理上的差异。$ c% [' d5 j; d
; m7 j# J9 N) d2 ]' ~' F
首先PCR技术是对基因或者更确切说对DNA、RNA的检测,通过对目标DNA/RNA不停的复制扩增,达到指数倍放大信号的目的,某个基因想要最终发挥功能,需遵循中心法则,以DNA为起点,转录生成RNA,再翻译组装形成蛋白质,成为蛋白质之后,才能在细胞活动中发挥功能,如PD-L1蛋白则是有PD-L1基因从DNA转录成RNA,再翻译组装最终形成相应蛋白。% v N7 _! j; t; f0 v5 ~2 _4 p
. m( m( ~2 m% A+ Q; R( ^
从上图可以看到,从DNA到蛋白质,需要经历转录、翻译两个步骤,而这两个步骤又受到细胞内各个信号通路的调控,随时可能增量或者减量,也就是说,DNA的数量并不直接与实际蛋白表达量等同,有可能DNA量很多,但是由于调控,导致转录翻译形成的蛋白量并不多。
( r7 [& M: i, R' B* M, Q' K W6 P1 D6 p
总结
6 q# t* @9 e$ M! U4 |4 i+ B# B目前市场上存在号称可以用血液检测PD-L1表达的基因检测公司,这些检测多数采用PCR技术用血检测PD-L1表达且只标注基因表达,连测的是DNA还是RNA都不明确,而作为结果的Ct值*也不直接等同于DNA或RNA表达量。根据中心法则以及既往相关研究,血液PD-L1 mRNA表达与组织PD-L1表达并无显著相关性,也就是说市面上这种所谓血液PD-L1表达的结果根本没有参考价值。* M/ f8 u2 M) E
. C! ]! O, o N. |% K3 I1 ~
简单讲,Ct值就是qPCR中起始模板扩增达到一定产物量时,所对应的循环数。3 B3 e+ ]: e' _6 w/ H# ]- [7 O; ?
* q& L, F7 b* h- J, k0 \/ [( h5 `, Y
无论从技术规范、检测理论还是检测技术上来说,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所谓血检PD-L1技术,不是领先反而只是忽悠,对病人没有一点帮助,谨记。6 A% c2 {% m% T7 ]- ~& d6 ]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