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x
) N: M q& [. @6 _2 D
* \# L% A1 ?6 E' k' o
三阴性乳腺癌5 j q3 A1 r7 I4 ~. W) P& q
三阴性乳腺癌是指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为雌激素受体(ER)、孕激素受体(PR)和原癌基因Her-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。! Y: u; p2 C2 E/ R; I, K0 g: w
! I0 R, h. t# s9 t目前,针对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、新辅助化疗、辅助化疗、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。由于三阴性乳腺癌缺少ER、PR和HER2的表达,这意味着,内分泌治疗和针对Her-2的靶向治疗对这种癌症很难有效。
7 ?, s" H' U6 s8 [1 Q; {; B& f/ \7 B, O& ~ k8 I
虽然三阴性乳腺癌对化疗比较敏感,但通过全身的常规辅助化疗,通常只有约20%患者有很好的化疗效果。! u% q1 T/ w( q8 Y2 r
$ L7 _. p- v( R# D7 C
随着各项研究的进展和应用,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地拓展。/ F! A; u' x7 _, ?* ?2 A& q
1 H/ x& f$ Y2 i5 l i
免疫治疗' G2 [, b. b) M9 o( {* H
三阴性乳腺癌也有其显著的特点,例如肿瘤突变负荷大、PD-L1阳性比例高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比例高,因此免疫治疗可能对其有效。' w" _( K: c: I+ x4 D A7 ?
5 m% j t% ~) l$ B1 y5 z, C
T药! e% u1 z1 y" ~9 q9 d* \
近日,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(FDA)加速批准atezolizumab(Tecentriq阿特朱单抗,简称T药)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PD-L1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(TNBC)。Atezolizumab成为第一个被批准用于乳腺癌的免疫疗法。! s) S& b& I+ u) x( j" g
. {- \% ?3 U, [* C; J
新批准基于多中心IMpassion130研究结果,是首个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,显示出积极成果的3期免疫疗法研究。该研究在2018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(ESMO)大会上公布,同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。
- U& S, C2 C( ~' L. O/ ]/ ?. {4 c4 ]0 y1 f" L1 F8 l5 p* q
研究共入组902例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者转移性乳腺癌患者,按照1:1随机接受一线atezolizumab(840mg,每两周一次)联合白蛋白紫杉醇(100mg/m2,每周一次,每三周停一周)治疗对比安慰剂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。主要研究终点是在所有意向治疗人群和PD-L1阳性人群中,根据RECIST 1.1标准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(PFS)和总生存(OS)。
# J9 e0 c3 @9 H. ]2 S( k* l0 P" H
研究结果显示,在意向性治疗(ITT)人群中,联合治疗组PFS为7.2个月,对照组为5.5个月。在PD-L1阳性人群中,联合治疗组中位PFS为7.5个月,对照组为5个月。在12.9个月的随访中,PD-L1阳性患者的中期分析显示,OS明显延长,从15.5个月延长至25.0个月。- g) v% w% D/ \
: K% l# E9 H* H0 E$ V+ @atezolizumab联合化疗(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)用于初始(一线)治疗转移性或局部不可切除晚期TNBC,在ITT人群以及 PD-L1 阳性人群中均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恶化或死亡风险,即显著改善PFS。
1 T7 U+ o8 U2 j0 T2 _8 a
# z- U5 W# c( B$ a/ e2 n, j6 h
4 O/ h! y* p3 u* gIMpassion130试验患者PFS和OS对比
: Z& g h/ b" ?" P
0 f. A9 Y% x1 ^* p' ^PD-L1抑制剂atezolizumab已在中国提交上市申请,并已在2019年2月25日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(CDE)受理,预计中国很快也将会迎来首款PD-L1抗体。
2 Z: B" q. n* y0 o2 O: P3 y6 e o' d8 ~( L2 _* ^) Y# B
K药
: k6 P/ _, C5 F+ _: z5 A3 y8 D在2018年ASCO大会上公布了KEYNOTE 012的相关研究数据。% L9 C3 K( R" W! j$ \2 }
* v0 \. m* i. D( Y3 E" p9 MKEYNOTE 012研究是一项多中心、非随机的Ib期临床试验,旨在评价单药PD-1抑制剂pembrolizumab(派姆单抗,Keytrud,简称K药)治疗PD-L1阳性复发或转移性TNBC的疗效以及安全性。
$ \' g! a3 h' W. r9 L
6 X( R$ A2 T( w研究共纳入32例既往接受过多线化疗的转移性TNBC患者,最终评估27例,ORR为18.5%。
/ m$ N) c# ^6 ]: _* ]
5 K# ^! s+ Y) P$ k+ f中位至起效时间17.9周 , 中位反应持续时间尚未达到研究终点。观察到的副作用和其他研究中类似(主要为关节痛、疲劳、肌痛以及恶心)。
3 A/ v( D+ s( L% T7 m$ X) G" P& m) x7 ?! Y3 L) o8 P7 ?! I
本研究还显示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只要病人对治疗有反应,就能够带来治疗后的持续获益。而传统的化疗给这类期别较晚、既往经过多线治疗的患者通常只能带来很短时间的临床获益。: a6 K% c/ F/ A* r6 }$ C
4 L" I6 @: M" g+ \O药1 G U8 |1 M ]" Z$ S
TONIC试验为一个非比较性的II期随机试验,该研究先对患者进行低剂量的放化疗“诱导”,以期增强PD-1单克隆抗体nivolumab(纳武单抗,Opdivo,简称O药)的抗肿瘤活性。5 g3 _. M* C, {9 B/ ]
. \4 }5 G* e# x" Q1 X! y
研究第一阶段共纳入70例转移性TNBC患者,既往接受不超过3线的化疗,随机分别进入3个化疗“诱导”组(环磷酰胺,顺铂,多柔比星)、放疗“诱导”组或对照组,之后nivolumab治疗1年。0 H3 k5 ~0 \( M% m, _1 O: K$ h
. _' p; r9 d" Y' K4 A最终评估66例患者,总体ORR为20%。亚组分析显示,多柔比星“诱导”组的ORR高达35%,顺铂组也有23%。
( X+ t' I8 G* p5 W* ~- _9 a0 X. p+ o0 i+ ]- |
研究者认为“诱导”处理促使肿瘤环境产生炎性转变,还可使一些基因表达上调,增加肿瘤组织中杀伤性T细胞克隆数量,从而对抗PD-1治疗反应更好。多柔比星、顺铂“诱导”组已进展到研究的第二阶段。
8 T' q6 r* J- t1 D
! e% i4 V' u8 U3 J% P/ r. _靶向治疗* k2 R0 I; { O$ p% }9 [+ N
BRCA1/2和PARP家族均在DNA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,在BRCA突变相关的癌症中,约50%为TNBC,多数时候PARP抑制剂并不比化疗更优秀。
1 A6 N7 R* Q% I5 g7 F6 O! F" [2 U" i1 C' a4 m! i
在2018年ASCO大会上公布OlympiAD研究的数据。比较Olaparib(奥拉帕尼)与标准化疗治疗HER-2阴性、BRCA胚系突变、转移性TNBC的III期临床试验。3 T, b4 r; K* }6 Q+ X% k4 e; d
/ B8 }4 P, [) K! A: w4 O2 I2 I经过28个月随访,Olaparib组的中位PFS比化疗组长约3个月,但OS无统计学差异,两组毒性反应相似。化疗组(卡培他滨,艾日布林, 长春瑞滨)并没有DNA损伤类药物。
( V2 `) o: I! S! z( I. a2 i8 l) c5 _ J2 k5 ]+ g! X
雄激素受体阳性(AR+)TNBC靶向治疗6 ^7 B0 ~7 ?) [3 l) |5 _
Enzalutamide研究是一项针对局部进展或转移性AR+TNBC患者的II期临床研究,该研究让LAR亚型患者接受单药AR抑制剂恩杂鲁胺口服直至疾病进展。
8 y+ I, z6 u. K }& o8 \: t# r& {4 r c% \" b
ITT组中位PFS为 2.9个月,可评估组患者为3.3 个月;中位OS,ITT组为12.7 个月,可评估组17.6个月。5 H# n. a) s& @5 E) M* O/ _
# S. ~, F! n) @+ L" F1 |
Enzalutamide研究基本确立了AR抑制剂恩杂鲁胺在AR阳性TNBC治疗中的作用,但作为非随机对照研究,病人总体的反应率不高,其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证实。
6 } {" r3 N% l8 P. V. ] o
) F" x8 |8 ~! ^2 e" t二甲双胍
# b9 l$ B! V6 t0 }& A芝加哥大学的Marsha rich rosner博士带领的团队发现,二甲双胍与另一种老药血红素( panhematin)联用,可以靶向治疗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三阴乳腺癌。这个发现可能化解三阴乳腺癌没有靶向药的困境,造福于广大女性。8 e# y. o6 t H* x. y' b( @& q# ^7 K
4 J# D: K/ i3 g w [- O7 {并且有证据表明,这种治疗策略可能对肺癌、肾癌、子宫癌、前列腺癌和急性髓性白血病等多种癌症有效,相关研究发表在顶级期刊《自然》上。
4 k" }5 T7 c. J1 i, T# c: s, F; y: V1 j# Z1 ^" ~9 {; u1 e
她带领研究团队对病人的数据进行分析,发现一个叫的BACH1基因对三阴乳腺癌的转移非常关键,并且这个基因还与该癌症的不良预后相关。8 Y5 M! m9 F, I- z
4 H8 D) [: X u2 A8 W
当他们将癌细胞的BACH1基因敲除后,癌细胞并没有被抑制。反而是癌细胞线粒体代谢能力有所增强,电子传递链(呼吸链)相关的基因表达上升,耗氧速率也明显提高。; S. a5 Z! J2 a& g t
! a% c$ f/ s# U4 n7 O; P- o
二甲双胍也是一种电子传递链抑制剂,当研究人员用二甲双胍去处理BACH1被敲除的三阴乳腺癌细胞时,癌细胞被明显抑制了。, b% B1 e q, e% Y& q& P
& R0 q' W; ?% i# N$ a不过,在人体中我们可没法直接敲除BACH1基因。幸运的是, BACH1蛋白的抑制剂却有现成的,那就是血红素。以血红素为主要成分的药物——泛血红素,早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血红素合成缺乏症。
$ e" x2 s9 `5 u4 i
% d& v0 S" A2 C% ^1 R, H研究人员对血红素的作用进行了测试,发现血红素确实可以降解BACH1蛋白,并且是特异性地降解,并不会影响其他信号通路。他们将人类的三阴乳腺癌组织移植到小鼠身上,然后用二甲双胍和血红素进行联合治疗。
& E5 }! {+ E6 h8 C7 \ b p& c9 F L6 V
检测发现,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,或者单独抑制BACH1蛋白都没有明显的抗癌效果。但是,当用血红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肿瘤小鼠时,肿瘤的生长被明显抑制!
0 q' w, S9 }' @! `- g4 E3 D5 R8 i
% R, z% o3 Y: b; H* H: u; F0 S( u) j& W; U/ R
此外,研究还发现,当癌细胞本身的BACH1表达水平很低时,二甲双胍单独就能起到抗癌的效果。
! I( e- C9 D, C& q6 O1 Q" ^, n8 G" { j/ o6 _* t' V2 j
这个发现首次揭示,BACH1是线粒体代谢的关键调控因子,也是三阴乳腺癌对二甲双胍治疗反应的决定因素。BACH1作为代谢调节子的作用,以前是没有被认识的。这将为未来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。1 J# |' v. @# S' [) X, D$ V
& b+ T( t2 }- `+ r不仅如此,科学家们还继续拓展了这个发现可能的适用范围。他们在人类癌症数据库中发现,BACH1表达水平高的癌症还包括肺癌、肾癌、子宫癌、前列腺癌和急性髓性白血病。相应地,电子传递链相关基因表达减弱了。
0 c; [# o: s2 N/ j0 q
+ K) o2 Z& J6 r; K: O5 Q& S这说明,BACH1抑制电子传递链这种作用,对于癌症的发展来说,可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机制。这也意味着二甲双胍和血红素联用的适用范围,可能不止于三阴乳腺癌。
7 ]5 Y, y' n9 q7 ], C# ~* T {+ `0 F7 l
总结" C# R, t6 m+ p! n, u1 d
目前已上市的奥拉帕尼可以作为TNBC治疗的一个选择,但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比传统的DNA损伤性化疗药物更具优势,而其在接受铂类化疗后12个月内发生转移的患者中的有效性也不明确。
: v8 w3 q* A- e8 c7 [6 J2 K# Y H6 ^) u; e0 F( Z
靶向PI3Kinase/Akt/mTOR通路治疗方面,AKT抑制的作用效果仍在探索之中,根据已有的DAT/DAE研究、LOTUS试验、PAKT试验,AKT抑制剂对TNBC的预后并没有十分明显或大幅度的改善,临床意义有限,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,本篇文章未进行详细分析。
- f) O% J @3 S. C. H
1 C$ c& D# n T; M8 u/ \- C3 I' z6 X免疫治疗方面,无论是国内已经上市的O药、K药,还是即将上市的T药,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TNBC治疗、改善预后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。2 E! p4 d9 w4 \, v
' W& f9 a3 k5 K/ q
老牌“神药”二甲双胍,在未来可能作为一种靶向药与血红素( panhematin)联用,用以靶向治疗TNBC。血红素和二甲双胍价格低廉,许多人非常期待这两个药物能带来更多、更大的惊喜。目前,相关实验停留在动物试验阶段,二甲双胍能否用于TNBC的靶向治疗,还要等待临床试验的结果。
1 v9 L- z. H2 {3 W- {9 ?; J" s! {2 b& o+ X# |8 p/ ~
目前我们对TNBC生物学行为及其异质性的认知仍有待深入,随着全球研究者对TNBC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研究及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,针对不同靶点开发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为TNBC的治疗带来希望。
[- P& f' r* a6 d- q6 ^5 ]( A/ n
3 }) w y* ]) t! i, }! v1 y9 D# E
h/ G# h" f& K' o% P& y! w4 t; V
% r" b8 [9 m: j3 a# |6 x
|